字号:

电建青年筑梦巴沙:书写“一带一路”上的传奇华章

来源:欧亚区域总部 日期:2025-05-14 作者:苏栋 字数:1262

5月4日,央视新闻频道《新闻直播间》栏目重磅推出《奋斗致青春・四海筑华章——中国青年打造巴基斯坦版“三峡工程”》专题报道,将镜头聚焦巴基斯坦巴沙水电站,生动展现了中国电建青年建设者以非凡智慧与拼搏精神,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书写的壮丽篇章。

巴沙水电站作为巴基斯坦在建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,总装机容量4500兆瓦,大坝最大坝高272米,是世界上在建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大坝,其技术突破与宏大工程规模一直备受国际水电领域瞩目。而在这伟大工程的背后,是一群中国电建青年建设者的不懈奋斗与无私奉献。

中国速度:跨河交通拉开建设序幕

工程伊始,跨河交通建设成为摆在项目建设团队面前的首道难题。这支由中巴青年员工占比高达73%的团队迅速行动。面对主索需从国内运输的情况,为尽早形成临时交通,项目团队因地制宜,结合区域现有资源,果断提出跨河浮箱组拼的应急方案。寒冬腊月,山谷寒风刺骨,气温极低,但中国电建建设者们不畏严寒,身着厚重防寒服,争分夺秒、日夜奋战,不到一个月,跨河临时浮桥便架设完成。5个月后,承载能力达80吨的索道桥也顺利建成,三座桥梁飞架两岸,以令人惊叹的“中国速度”为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拉开了序幕。

中国方案:挖洞劈山奠定坚实基础

在水电站大坝修建的关键阶段——导流工程施工中,恶劣的气候、狭小的作业空间、复杂的地质状况、高陡的岩石边坡以及巨量的石方开挖任务,让施工面临巨大挑战。尤其是右岸山体地质复杂,“劈山造路”困难重重。然而,项目团队毫不退缩,百台机械协同作战,凭借精准的爆破控制与精细的组织安排,在坚硬的岩石中成功劈出导流通道,演绎了现代版的“愚公移山”。

不仅如此,团队还创新设计组合式纵向导墙,经过数十次论证获得监理认可。在隧洞施工中,用丰富的国内经验说服外方采用全断面衬砌,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。历经9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,奔腾的印度河水最终按设计路径改道,这条凝聚着无数智慧与汗水的“人造天河”,成为了“中国方案”征服世界级难题的生动注脚。

中国智慧:研发配方迎接干热挑战

巴沙项目所在地气候条件极为恶劣,干热强风的高山深谷中,夏季最高温度接近50摄氏度,部分月份常有8-9级强风,空气干燥少雨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施工的温控防裂成为又一重大挑战。项目团队充分发挥“中国智慧”,深入挖掘周边天然火山灰资源,细致研究其细度、粒型等特性,并与其他优质材料进行拌和。在巴基斯坦首个获得ISO/IEC 17025国际标准化认证的工地实验室里,经过数百组试验不断优化材料组合。同时,通过开展建模有限元计算,精准模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,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温控防裂措施,将“中国智慧”融入这座特高坝的建设之中。

电建青年建设者们怀揣着梦想与壮志,跨越万水千山,在巴基斯坦这片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土地上,以智慧为笔、汗水为墨,精心雕琢着这座世纪之坝。他们不仅用实际行动推动了工程的顺利进展,更在建设过程中深化了中巴友谊,续写着两国之间坚如磐石、历久弥新的“铁杆情谊”,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实施贡献着青春力量,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传奇故事!


2质量经理拓瑜与同事在现场讨论方案.jpg


3上游索道桥.png


4施工夜景.jpg